相当一段时期,许多人认为进外企是吃“青春饭”。如今,与以往靠吃“青春饭”进外企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大批实力派优秀人才在竞争与机遇并存的外企中,靠着知识与技能追求深层次发展。
据上海对外服务有限公司国际人才部介绍,进入外企的人员的外语水平一般都要求达到6级以上,高学历还要有所特长,通过面试、笔试等筛选,才能进入外企,从国营大医院口腔科安稳的医师岗位跳槽到美国一家公司的华先生,干了不到一年,月薪翻了七八倍。外企的竞争氛围更令他受益非浅:逼着自己突破原来的“安乐窝”,一次次接受颇具刺激性的挑战,不断获取经验和能力,华先生向笔者坦言,在外企得到的拼搏意识和不断增长的竞争实力,对今后自己的发展方向是一个良好的基础。
由于大批高学历、高智商、高能力的人才进入外企,相当部分的外商驻中国办事处的高层管理人员逐步趋向本地化。据悉,经上海市对外服务有限公司申报办理的中方首席代表已超过460名,财务经理、人事经理、销售经理等“中层干部”职位由中方担任的更是多达数千人,这反映出国内应聘者一定程度上,已具备了取代外籍管理人员的能力与实力。
日益与世界经济接轨的中国大陆,招来了越来越多的外商办事处,这给大量进入“洋行”的本土人才们有了接受锻炼的机会,本土人才经过锻炼,潜在素质得到了发挥,无论在商务谈判、业务联络、市场开拓、前期洽谈等方面都获得了外商的一致肯定,对精明的外商而言,选其中的佼佼者,由他们来代替外籍管理者,不仅是出于对成本、工作开展等方面因素的考虑,更是出于对办事处远期发展所作的必要准备。
虽然从比例看,外商办事处中方高层管理人员还不高,但是,从其数量上的连年递增,及目前一些大公司和宝隆洋行、柯达公司等首席代表也已为本土人才坐镇的情况来看,今后这股势头会更趋健旺。事实已经表明,八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正日趋成熟,九十年代的大学生正脱颖而出,他们中不少人已相继在外企的舞台上一展身手,预示着外企人才的登台将一浪高过一浪,青出于蓝而胜于蓝。